淺論甯氏遷播脈系 二維碼
5391
來源:世界寧商網(wǎng)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nings.org 中華姓氏,源遠流長,見于文獻中的姓氏就有5000余個。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時代的演變,各個姓氏也漸漸傳散于全國各地,形成了姓氏之間的文化交融,促進了民族融合與社會進步。甯氏作為其中一姓,也是如此軌跡。 與張氏、李氏這些大姓一樣,甯氏雖為小姓,卻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。并且,自先祖季亹(wěi)得甯姓后,便不斷擴散融合,足跡已遍及全國。 經(jīng)研究分析,甯氏宗族分為五大宗支:齊郡系、嶺南系、三陽系、大槐樹、小云南。 若以宗族主脈而言,可概括為五個歷史階段:東周時衛(wèi)為宗國,至秦漢齊為郡望,南朝后肇基南越,隋唐間旺于欽州,至當(dāng)代始盛南粵及至全國。 (1)公元前680年,衛(wèi)人甯戚奔齊國為大夫,輔佐齊桓公稱霸中原,繁衍齊郡支系,是為宗郡,至秦漢時已成名門望族。現(xiàn)山東甯氏9萬多人,集中于膠東一帶,散布于全省各地。 (2)南朝時,齊地被北魏吞并,部分甯氏外遷河北、山西、安徽、廣西等地。其中一支在桂南地區(qū)世襲剌史,顯赫地方百年?,F(xiàn)“嶺南支系”占甯氏總數(shù)的25%,南粵曾為宗親聯(lián)誼活動中心。 (3)唐僖宗中期,中原戰(zhàn)亂,百姓南遷,甯氏大多遷往兩湖及云貴。播遷地域廣闊,衍派趨于龐雜,出現(xiàn)“三陽派”、“蓮邵系”及“小云南”等支系。 (4)明洪武至永樂年間,官方組織大規(guī)模移民,在山西洪洞設(shè)局,以賈村大槐樹為征辦點,移散京津冀豫皖蘇鄂甘等十余省市。此為“大槐樹系”,現(xiàn)以北方居多,集中于河北館陶、河間,河南三門峽、洛陽,陜西臨潼及京津一帶。 (5)明末清初,戰(zhàn)亂饑荒,造成蜀地人煙稀少,滿清政府發(fā)起“調(diào)湖廣填四川”。湖湘“三陽”甯氏大量入川,散居于綿竹、什邡、廣漢、彭州、簡陽、渠縣等地。 (6)清康乾年間,山東、河北、河南之甯氏,隨“闖關(guān)東”潮流進入東北地區(qū)。民國時期,又有福建甯氏遷臺灣,山西甯氏遷內(nèi)蒙,等等。 (7)有一支徙云南大理州,三百年后返遷山東。有的途中滯留安徽寧國府(今寧國市),其后裔成為天津大戶;有的返回山東再闖關(guān)東,自稱“小云南”,其中遼南甯氏加入“漢八旗”,遂成名門望族,散播東北三省。 此外,還有各個時期的留洋人士,層累不斷,致使族裔不僅播遷于全國,也散布于世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