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原與安徽 二維碼
8651
公元前296年,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到陵陽。陵陽即《漢書·地理志》所稱的丹陽郡陵陽縣,縣以陵陽山(即今九華山)而得名,在今安徽東南青陽縣,距大江南約百里,黃山在其東部偏南,九華山在其北部偏西,過江向北在當時屬九江郡。從公元前296年到公元前262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羅江自盡,34年中,屈原一直以陵陽為家。湖北省秭歸縣是屈原第一故鄉(xiāng),而安徽陵陽可以說是屈原第二故鄉(xiāng)。 □ 李谷鳴 公元前299年,秦昭王以與楚結(jié)親為由,約楚懷王入秦,屈原竭力勸阻說:“秦,虎狼之國,不可信,不如無行。”屈原的學生懷王的小兒子子蘭面對面地反對屈原的意見說:“奈何約秦歡?!睉淹蹙谷宦犃诵鹤拥脑捜デ?。懷王一入秦境,就被秦兵斷其后,被扣留,于公元前297年客死于秦后歸葬于楚。楚國民眾對勸懷王入秦的子蘭非常憎恨,發(fā)出一片譴責聲。子蘭對此很生氣,卻把氣出到屈原身上,鼓動上官大夫等降秦派大臣在頃襄王面前惡意詆毀屈原,使屈原遭到放逐,放逐的地點是江南的陵陽。他從郢都過江,沿江東行,經(jīng)過彎彎曲曲的道路,好不容易到達陵陽。當時楚懷王客死于秦,頃襄王即位不久,降秦派大臣掌權(quán),強秦虎視眈眈,亡國危機逼近。屈原這位強烈的愛國主義者放心不下楚都,忘不了報國,對那位放逐他的年輕君王仍然懷著眷戀。到陵陽不久,他就離開,仍從原路返回。他決定向西南到他青年時期和鄭袖(屈原的愛人)談戀愛玩過的地方去,于是他“乘舲船余上沅兮”——登上小船越過洞庭湖,逆著沅水而上,朝發(fā)枉渚,一直到達溆浦。當年他和鄭袖在這里度過他們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時光,人們都以欣羨的眼光贊賞由才華絕代英俊風流的小伙子和天生麗質(zhì)花容月貌的姑娘配成的情侶。幾十年過去了,河山依舊,物是人非,此時的屈原是一個被放逐的顏色憔悴、形容枯槁的孤老頭子,怎能引起人們的注目,難怪他要寫出“哀南夷之莫吾知也”那樣傷感的語言,他本來是想到這里來散心,現(xiàn)在反而更傷心。他實在呆不下去了,只得回到陵陽。在陵陽過了一段時期,又來沅水一帶懷舊找感覺。在七八年時間內(nèi),他來來去去好幾趟,終于在公元前287年下決心回郢都,當他一回到郢都,就感到氣氛不對,果然降秦派一發(fā)現(xiàn)他回來,就準備加以謀害,幸虧他走得快,未遭毒手。這時他才意識到,茫茫大地,唯有陵陽才是他的家。他又一次踏上了從郢都去陵陽的路。 歷史上的陵陽縣面積廣大,原址包括今天的池州市和石臺縣以及歸屬青陽、東至、銅陵三縣的一部分區(qū)域。林密谷深,山明水秀,風景優(yōu)美,有許多區(qū)域堪稱人間仙境。《楚辭·洪興祖補注》稱:“前漢丹陽有陵陽,仙人陵陽子明所居也。”僅青陽縣就有古跡遺址21處、古墓葬28處、碑刻17座、古建筑31幢、古橋梁38座、大小溶洞39個,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劉沖巖刻、柯喬門坊、上章祠堂、文昌閣、張果老墳、神仙洞、笠帽閣、五溪山色、舒姑泉、九子巖等,九華山名來自后來的李白詩“昔在九江上,遙望九華峰”,在屈原那時稱陵陽山,因九華山有九子峰,該地區(qū)還有九子巖,屈原考證了九子的神話傳說:一說為姑獲鳥,其鳥“衣毛為飛鳥,脫毛為女人”,無子,善取人子養(yǎng)之以為子;一說為女歧,神女,無夫而生九子,故又稱九子母。屈原采此說,故在《楚辭·天問》中說:“女歧無合,夫焉取九子?”因此在李白之前的隋唐時期,九華山便有九子山之名,此外池州有齊山——秋浦仙境、大王洞、興濟橋、百牙山塔、羅山、杏花村等,石臺縣有蓬萊仙洞、魚龍洞、慈云洞等。平生喜歡游山玩水訪古探險獵奇求道的屈原,這里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好地方?!爸两窬拍甓粡汀保瑥墓?87年到公元前278年,在九年時間內(nèi),他的足跡幾乎踏遍整個陵陽縣境,為他后期的創(chuàng)作積累了素材,打開了思路,令他成為我國最早的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。 公元前278年(楚頃襄王二十一年)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。楚頃襄王在流亡到城陽后不久,就逃到今安徽太和東南的巨陽,倉促地以此作為臨時都城。 經(jīng)歷如此滄桑巨變,頃襄王身邊那些降秦派大臣四分五散,沒有人為他分憂,為他計劃未來。這時他才想起一貫主張聯(lián)齊抗秦的屈原,便派人赴陵陽召回屈原,共同商討收復郢都大計。屈原在陵陽得知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時,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《哀郢》,表示對危亡前夕的祖國無限懷念,對人民苦難深切同情。作為一位愛國愛民的大詩人,迫切要求參加抗秦救亡斗爭,一個放逐之臣,行動受到限制,怎么能實現(xiàn)自己的愿望?正當他絕望時,頃襄王派來接他的使臣到了。屈原如釋重負,無比興奮,于公元前277年,離開陵陽經(jīng)青陽、銅陵過江,向北越巢湖到合肥,從合肥到壽春過淮河,沿潁河北上,到巨陽與頃襄王會合,初步確定收復郢都的進軍路線,是沿漢水由北向南,便一起出發(fā)到漢水的源頭嶓冢。他們從巨陽到太和過潁水,再到阜陽出安徽境,進入河南向西行,一路跋山涉水到達漢水北岸,又沿著漢水一直走到嶓冢。頃襄王因放逐事對屈原深有愧意,相處一段時間也產(chǎn)生親切感,他們指著遙遠的西方楚國遠祖所在地昆侖山立誓,制定了兩路分兵最后會師云夢收復郢都的軍事計劃,約定了第二年開春后的一天黃昏為會師時間。正如他在《思美人》中所寫:“指嶓冢之西畏兮,與熏黃以為期。”“獻歲發(fā)春兮,汨吾南征。”第二年開春,如期聚集兩路人馬,同時發(fā)兵,他們節(jié)節(jié)勝利,一連收復了南方15邑,正當他們準備會師云夢時,遭到以子蘭、上官大夫為首的降秦派破壞,一路人馬被降秦派遮道阻攔,另一路被假傳王意而中道改路,會師云夢收復郢都的計劃因此告吹。 復國計劃失敗,亡國危機逼近,屈原隨頃襄王匆匆地趕回巨陽,研究下一步打算,如何重整旗鼓,東山再起,覺得巨陽基礎(chǔ)不牢,物資缺乏,倘若秦軍猛撲過來,很難堅持,于是決定遷都,頃襄王二十三年,即公元前276年,向東南徙都壽春。從文物考古發(fā)掘的情況來看,壽春城址“東北兩面臨淝水,南至斗澗河、范河一線,西到壽西湖東岸”,總面積26平方公里。城內(nèi)有數(shù)條整齊劃一的縱橫水道,將城區(qū)分為10多個規(guī)則的矩形區(qū)域,城區(qū)內(nèi)有明顯的中軸線,宮殿區(qū)集中在城址北部。這樣規(guī)模的都城在短時期是建不成的。這里出土了大批文物,其中有連續(xù)出土的楚金幣,分別為5187.25克、10061克、3394.8克。有鄂君啟金節(jié),為楚王發(fā)給親族鄂君運輸商品的免稅憑證,共5節(jié),在壽縣發(fā)現(xiàn)4節(jié),蒙城1節(jié),由此可見當年壽都商業(yè)興盛經(jīng)濟繁榮情況,不經(jīng)過較長時期的發(fā)展,是不可能出現(xiàn)的。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更能說明問題。1933年,地方劣紳盜墓,時間長達3個月,共盜出銅器、石器、玉器達1000件。1938年,國民黨1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派兵再次盜墓,盜出銅器、石樂器等150件。這種大型墓 ,不可能在幾年內(nèi)建成。從多方面證據(jù)可以認定,頃襄王與屈原一起制定的復國計劃因遭降秦派的破壞而失敗,使頃襄王猛然驚醒,和屈原在心靈上有了溝通,很想重用屈原,重振朝綱。然而此時秦軍已侵占大片國土,縱有滅楚之心,在一定時期內(nèi),由于六國相互牽制,要維持現(xiàn)狀,因降秦派大臣牢牢把持朝政,屈原和頃襄王只能采取措施,加速建設(shè)都城,促進經(jīng)濟繁榮。如果不積蓄力量,抗秦復國,則很難辦到。公元前273年,頃襄王派黃歇使秦議和,隔年又質(zhì)太子于秦。屈原則有時在壽春,有時回陵陽。他們想在耐心堅持拖延時間中找機會。 屈原堅信:“冀一反之何時?鳥飛反故鄉(xiāng)兮,狐死必首丘?!币欢軓那厝耸掷飱Z回郢都,然而事情的發(fā)展終不能如人愿。頃襄王病危,處于昏迷狀態(tài),在醫(yī)治無效的情況下,屈原不得不用招魂之俗來挽救之。從屈原所寫的《招魂》來看,他用神話傳說和浪漫主義的幻想列舉四方上下 的環(huán)境險惡可怕,不可停留。在詩歌中,他用極度夸張和層層鋪敘的手法講述,這絕不是一般君臣之間官樣文章的招魂,而只能是慈祥的老父滿懷期望誠惶誠恐地為愛子招魂,才能發(fā)出這樣感天動地的聲音。(屈原和鄭袖在青年時期相愛,鄭袖有了身孕后被楚懷王搶進宮生下頃襄王,屈原 一生最大的隱痛是不能公開自己與妻兒的關(guān)系。)但招魂沒有招回頃襄王的魂,頃襄王還是永遠地離開了人世。屈原老淚縱橫,傷心欲絕地為頃襄王安葬。葬事已畢,屈原在壽春寫下他一生最后的作品《惜往日》,在這首詩中他為后世揭開頃襄王身世之謎的謎底:“思久故之親身兮,因縞素而哭之。”這里就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,屈原穿喪服哭祭死去的身為君王的兒子就是頃襄王,除了頃襄王還能是誰? 屈原把復國的希望和理想都集中在頃襄王身上,頃襄王一死,屈原的希望落空了,理想破滅了,他悲悲切切地離開壽春,回到了陵陽。鄭袖在頃襄王死后,因不愿看小兒子子蘭的降秦派面孔而與之決裂,產(chǎn)生了與屈原復合的念頭,悄悄地跟隨在屈原的后面,也到了陵陽。屈原與鄭袖經(jīng)歷幾十年“悲莫悲兮生別離”后重聚,百感交集,淚流滿面。在鄭袖被搶進宮后,屈原想忘掉鄭袖,另覓良伴,但找不到一個能代替鄭袖的人。他在《離騷》中寫三閃求女都未成功,這是通過藝術(shù)手段來展現(xiàn)一下,最后表達自己的愿望是“兩美其必合兮”?,F(xiàn)在這個愿望可在陵陽實現(xiàn)了。然而由于收復郢都計劃失敗,國家已到了危急存亡的關(guān)頭,屈原這個強烈的愛國主義者,不想貪戀個人小家庭生活,茍活于人間。他想到當時出現(xiàn)了楚材晉用、朝秦暮楚的逆流,決心以身殉國,以死喚醒楚國民眾抗秦救亡的愛國意識。屈原瞞著鄭袖,悄悄離開陵陽,于公元前262年五月初五懷抱沙石投汨羅江自盡。《據(jù)襄陽風俗記》載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,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。屈原通夢告妻,所祭皆為蛟龍所奪,龍畏五色絲及竹,故妻以竹筒貯米,以五色絲弼纏之,今俗其日皆帶五色絲,食粽?!睔v史上未傳屈原妻是誰,原來是鄭袖尾隨屈原而來,發(fā)現(xiàn)屈原投江,就投粽于水祭屈原,由此形成了后來全國性的每年五月初五食粽紀念屈原的端午節(jié)風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