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湘甯氏概述 二維碼
6898
來源:世界甯商網(wǎng)網(wǎng)址:http://nings.org 隋仁壽二年(602),河南滎陽族府君甯幹,出任湖南衡州郡司馬,尊為湖湘始祖,視為“南宗肇基”。至元末,道可徙寶慶府邵陽,明初天榮徙祁陽,自此形成衡、邵、祁“三陽派”。三陽派是湖南甯氏主脈,分布于衡陽、邵陽、祁陽,集中于隆回、邵東,播遷于江西、四川、重慶等省市,及至散居世界各地。 三陽派族譜,起草于明景泰初,約1475年成書,至明正德五年(1510)二修。自隋仁壽壬戌至宋寶祐甲寅,有650多年無稽,間隔21代失考。至22世富義,官丞議郎(六品),始有記敘。 其不完整前世系:始祖幹(司馬)—…—…—富義(22世,丞議郎)—九十宣義(23世,處士)— 道可(24世,邵陽祖)—卿(25世,元襲元帥)—天榮(26世,祁陽祖)—嗣宗(27世)—良(28世,布政使)—…— 1、衡陽支派: 衡陽始祖司馬幹,家于迴雁峰太平寺。唐僖宗乾符五年(878),八世處士為避黃巢之亂徙邵陽,亂息復歸衡陽,卜居太平鄉(xiāng)玉蘭村。至明正德時衡陽甯氏已成望族,在衡南縣城福鄉(xiāng)建“寗司馬祠”并修譜?,F(xiàn)衡南縣硫市鎮(zhèn)貞元村司馬祠,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,祠堂門匾“湖南望族”四字,為明萬歷年間衡州知府劉春所題。 1933年八修族譜字輩:天世志汝思,文伯以惟時,隆明功德顯,泰定俊豪資,忠順兼勤敏,仁慈自鴻禧,承恩元會運,盛大萬年基。1995—2002年九修添加字輩:人瑞杰昆若,國秉家振鐸,策勵耀春秋,浩然兆祥合。另一說,1940年衡、邵、祁三邑九修族譜。 2、邵陽支派: 24世道可為邵陽始祖,字仕南,元末至正初(1341),從衡陽太平鄉(xiāng)玉蘭村遷邵陽中鄉(xiāng),居芭蕉 峰凹頭,后有分支遷中二鄉(xiāng)富田,明中葉修建富田宗祠,清康熙、咸豐時重修。明初(1386-),獻公 由中鄉(xiāng)遷三溪鄉(xiāng)新田村,后裔詵公遷東鄉(xiāng)肥田橋。至明正德時,學文歲貢(廩生升國子監(jiān)),始居東 鄉(xiāng)長嶺觀。 至1948年,寶慶府邵陽甯氏,已成“三陽派”最旺的分支,聚居于中鄉(xiāng)(今邵東縣靈官殿鎮(zhèn))中二鄉(xiāng)、仁風鄉(xiāng),以及隆回碧山等地。 先嗣賢哲,恐紊世次,修輯家乘,爰制班紀,編20字韻:“道源昌則添,系堅夢廷紹,伯朝惟良功,德顯由仁孝?!焙筝吙质Ш怅柛锰砗庾峙?,繼為兩韻續(xù)制20字輩:“國望效順佐,家尚友恭慈,正心承一元,祥啟盛繁祉?!?/span> 3、祁陽支派: 26世天榮為祁陽始祖,是元帥府君卿之子(卿襲元帥守衡陽)。明永樂末自衡陽太平鄉(xiāng)玉蘭村遷祁陽馬江埠,1423年授縣丞(縣令佐官)。族內(nèi)名人寗良,明正統(tǒng)十年(1445)進士,累官至浙江布政使。舊祁陽靠近衡陽,1952年析置為祁東縣,新祁陽隸屬于永州市。 祁陽分支人口相對較少。孟處士倫、洎從叔,季處士銘、錫等不忍離丘隴,仍居玉蘭村,稱玉蘭村族;再從曾伯祖處士景、旻,徙懷節(jié)之荷葉坪,稱荷葉坪族;與祖處士嗣同一支,徙同里之野魚塘,稱野魚塘族。后又有分支徙桂陽、常寧等地。 另有一散支,原籍山東,明末隨軍入湘,居祁陽溆浦巖腳坪湖。字輩:孝忠家國本,廉禮圣賢操。 4、隆回分支: 邵陽支派五傳至添富時,移居隆回皎碧山,現(xiàn)已繁衍近7萬人,分居于張家廟、湖橋、遠山、木瓜等地,聚居于碧山、蘇河,以橫板橋最為集中。 湖公祠字輩:“萬世崇忠孝,國禮治乾坤?!碧K河始祖甯祖燕,其幼子臣振遷四川綿竹;徙川的廣漢分支,清光緒25年重修族譜。 5、楚南云陽: 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長沙為楚南重鎮(zhèn),相傳黃帝之子少昊,“始于云陽,胙土長沙”。后人將湘東茶陵、醴陵、攸縣、洣水一帶統(tǒng)稱“楚南云陽”。 “楚南文化”之說,本指湘西少數(shù)民族的民俗文化。但“湖廣填川”的甯氏族人,將其擴大到西北部的武陵源,包括張家界(大庸)、永順、桑植、慈利等地,通稱“楚南”。 6、茶陵云陽分支: 清道光28年(1848)六修族譜。始祖時發(fā)公,南宋光宗時(1189—1194),以大理寺丞出知吉州,解組居江西永新洋江,再家神泉。九傳至仕槐,以武舉押運被參,始從永新洋江遷湖南茶陵,源自“蓮邵系”的“蓮派”。另一散支,清咸豐3年(1853),由江西永新遷湘東,落籍茶陵馬渡。 7、楚攸分支: 攸縣毗鄰茶陵,篤觀堂六修族譜,民國22年(1933)甯之瑞纂修,同為“楚南云陽”,存譜為世錄。而茶陵云陽(洣水)《六修族譜》,是清道光28年(1848),由成德堂甯隆名纂修。 8.醴陵分支: 源出楚攸,清康熙年間(1662—1722),始祖炳魁,自江西蓮花遷醴陵北城,族人分布于東富、萍鄉(xiāng)等地。 9、長沙分支: 清光緒元年(1875),長沙卯田甯氏二修族譜序:始遷祖封麓公,諱玉乾,生于明嘉靖35年(1556)。明萬歷間(約1580),偕胞弟玉坤、堂弟玉明、玉鎮(zhèn),由善化縣河東洞泉鋪徙省垣星沙城(今長沙縣星沙鎮(zhèn)),旋落業(yè)善邑河西六都卯田。傳至五世衍為仕奇、仕林、仕俸、仕煌四大房,自是繩繩繼繼,瓜瓞綿延。 清乾隆59年(1794)建宗祠,道光27年(1847)始修族譜,光緒元年(1875)二修,現(xiàn)已四修。派語:“玉邦之宗 仕開尚文 章成顯達 恢復家聲 世敦孝友 克立勛名 增其培植 永保昌榮。”辛亥革命志士甯協(xié)萬出自本支。 另有一散支,30字輩:“富必永繼文,運世正本上,舉國元成義,家宗德澤譜,云開萬代盛,傳廣照三才?!?/span> 10、郴州、安化分支: (1)郴州分支:臨武縣麥市圩甯氏,遷自衡南縣硫市鎮(zhèn)庫吏塘村,字輩:“泰定俊豪資,忠順兼勤敏”,已傳8代。 (2)宜章岱分支:明正統(tǒng)年間,自郴州遷此。 (3)嘉禾牛矢岡:清初自清泉(衡南縣)遷此。 (4)汝城后溪灣:始祖志修,清康熙時自桂陽遷此。 (5)東山分支:始祖祥公,明洪武年間,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益陽桃花江,再遷安化東山鄉(xiāng)、木孔鄉(xiāng)。老譜字輩:發(fā)詳遠以世,公文單季朝,嘉記明之啟,孔學永崇高,孝忠家國本,禮樂圣賢操。新譜字輩:“俗后由仁讓,光前在俊豪,祖德貽芳厚,宗恩錫澤長,大庭多吉士,表海慶平章?!?/span> (6)藍山舜鄉(xiāng)水竹河:始祖田保,清時由寶慶府邵陽遷安化。 11、瀏陽分支: 世基支系,由福建建寧遷江西饒州,29世榆、益兄弟于康熙十年(1671)徙瀏陽,落戶荷花鄉(xiāng)黃洞沖和西鄉(xiāng)牙際山。字輩:“大本立時中,綏安培德懋,建武發(fā)源芳,祠章昭祖訓,仁讓毓賢良”。有分支居平江及江西修水。 12、常德分支: 清道光7年(1827)創(chuàng)修草譜,光緒2年(1876)、光緒28年(1902)續(xù)修;1917年創(chuàng)修印譜,1942年續(xù)修,2000年六修。 1942年甯鐵合譜序稱:甯、鐵始祖,明永樂時由江西同遷常德。一世祖蒙格,原籍遼陽,南宋理宗寶慶年間(1225)中仕,后為元太祖統(tǒng)兵大將,累著戰(zhàn)功,蒙賜名“忙哥鐵木耳”。擁兵南征后,居江西臨江府清江縣,數(shù)代顯宦,后遷湖南常德衛(wèi),卜居武陵西關(guān)外七丘村石板灘。其弟因名鐵木耳,名垂世胤,迄今守“同姓不婚”之約,休戚相關(guān),由來久遠。 2000年續(xù)譜序稱:清光緒二年(1876),始祖蒙格由江西遷??の湟?。前世系:蒙格—佛?!尅潯⑾椤?jīng)、純、紀。三世讓,誥封武德將軍,明代授常德衛(wèi)前千戶?!吨剌?/span>甯氏始遷考》云:明建文時,燕王朱棣欲謀帝位,蒙格之父忠?guī)泿熣鞣?,被?zhí)就義。蒙格至山東助鐵鉉抗燕王,燕王稱帝后誘殺鐵鉉,忠、鉉遇害。其子蒙、戈為避禍隱居武陵,戈落籍常德西關(guān)外黃土山下,蒙匿居石板灘漸水之濱。 甯氏字派:蒙佛讓禎經(jīng),希汝中有正,龍必如學永,昌之光宗廷。新增宗派:敦誠輝道德,宏茂振文明,厚澤傳家遠,良才啟運新。 鐵氏宗派:戈興俊勛添,世廷應(yīng)士時,作文中秉正,大學有光明。新增宗派:紹敦先德,佑啟仁英,寬宏孝道,家國永興。至五世武略衍三房,經(jīng)居湖田洲,純居石板灘,紀居雷公洞。 從元末明初起,有分支遷寧鄉(xiāng)、長沙及湖北孝昌等地。 編按:鐵氏祖籍遼陽(今遼寧省遼陽市),疑為蒙古族后裔,擁軍南征而來?!拌F木耳”簡為“鐵姓”,而“忙哥鐵木耳”,因居于武陵,由“陵”音轉(zhuǎn)為“甯”,后與甯氏視為兄弟,二氏合譜。 (甯蔚華整理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