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清明祭系列文章(二) 二維碼
5501
來源:世界寧商網(wǎng)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nings.org 「小時候 鄉(xiāng)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(xiāng)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(xiāng)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(xiàn)在 鄉(xiāng)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」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《鄉(xiāng)愁》,雖語言純樸,卻情深意切,字字珠璣。將濃濃鄉(xiāng)愁化為具象載體,直擊人的內(nèi)心深處,讓人讀后久久難以平靜。 如同余光中先生一般,華夏兒女自古以來便有著厚重的根祖情懷,如枝盤繞、根牽絆,早已沁入骨髓,拔之必傷。 可不知從何時起,“崖山之后無中國,明朝之后無華夏”一類無稽的言論再度甚囂塵上,竟還被不少人奉為金科玉律侃侃而談,實在荒唐可笑至極。 泱泱華夏五千載,如何能被這只言片語的狗吠聲所顛覆。 如今的中國,經(jīng)改革開放后不斷強大,歷風云際會日漸復興,正如拿破侖所言“中國是一頭睡獅,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”。正因此,其在萬眾矚目之時亦飽受非議。 許是千百年來的傳統(tǒng)使然,外人對中國一向有兩張面孔。對此,我們也沒有必要太過氣悶,畢竟,清者自清。唯一需要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向世界傳達出我中華禮儀之邦的一貫形象。 “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”。國,作為一個大家,只有每一位家人都以國為家、安樂和諧,才能做到國安康泰。 所謂愛國,并非是一句空談,也絕非須有大作為才可言之。愛國,本就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,行于足下,踐于行動便可。 |